與宜蘭教育史的關聯
首頁 
學校歷史 
學校特色 
校園景觀 
重要人物 
製作團隊 
指導老師 

 

國語傳習所宜蘭公學校旭國民學校中山學校中山百週年校慶與宜蘭教育史的關聯

 

 

                      宜蘭教育的開山始祖

        走過三萬七千多個日子,中山國小創校已一百零八年了,自本校前身──宜蘭國語傳習所於民國前十六年八月二十日創立,先後在羅東、頭圍設立分校,至民國前十四年十月一日,「宜蘭公學校」正式創立(至此本校創立),從此奠定本校在宜蘭地區的龍首地位。往後,再分別於礁溪、員山、四結、壯圍庄等地設立分校,並在民國七年四月一日設立「宜蘭女子公學校」(現宜蘭國民小學),男女分開招收,原校女生移轉該校,本校則開始專收男生。在此同時,土圍、大坡、美福分校也相繼成立。

  民國十一年四月一日增設高等科(修業二年),兼收宜蘭、員山、礁溪、壯圍、頭城等鄉鎮六年級畢業生(限收男生),擔負起教育宜蘭子弟習得更完整知識的重任,並且設立本校兒童保護者會(現學生家長會),陳金波先生膺選會長(為本校第一任家長會長),使親師互動的雛形於焉產生,更為凝聚社區家長資源注入新力。民國三十年四月一日,校名改稱「宜蘭市旭國民學校」,並設立宜蘭市北國民學校(現力行國民小學),移撥二年級、五年級、六年級學生各一班。也就是說,宜蘭鄰近鄉鎮之學校,大多是以中山國小為主幹,枝葉延伸所設立的分教場與分校發展而來的。

日治時期的宜蘭教育

        第一任宜蘭廳長是西鄉菊次郎,是位學水利工程的專家。他興建不少圳溝,以利灌溉之用;又興建西鄉堤防和西鄉橋(目前的中山橋),使得宜蘭和員山免於水災之苦,也暢通了兩地的交通;又在南門外興建了廳署,並把清朝時的廳署改為宜蘭醫院,並普及衛生和醫療設施等,對宜蘭的建樹良多。

  領台後不久,設立宜蘭國語傳習所(中山國小的前身),並逐漸推廣到各地,又以嚴刑峻罰使民眾養成守法規觀念;並且沿用清代的保甲制度,發揮「以台治台」的功能,於是社會秩序逐漸安定。為了獲得樟腦和檜木等建材的龐大利益,一方面開發太平山林場,同時,於民國九年,平定了原住民多年保鄉的反抗;另一方面,再連堤防也從民國六年到九年完成,徹底解決了宜蘭的水患,同時,曾經是濁水溪廣大河底的新生地也被逐步開發成田園,而原在三鬮二的林場地也遷移到羅東;又從民國六年到十三年,花了七年的工夫才興建完工的宜蘭縣鐵路,也帶給宜蘭不少利益。

  隨著這些重大工程的完工,各種現代化政策也在宜蘭持續展開。如公路運輸系統、電力、郵政、自來水等設施都逐步完成、舊城樓、城牆也於民國十五年被剷除,市街也被拓寬,使得市容更加茁壯井然。到了民國二十九年,宜蘭已有農校、蘭女、宜中,於是成了蘭陽行政和文教中心,乃於該年昇格為宜蘭市。隨著本市的現代化,社會結構也加劇改變,由以往的農業經濟型態,逐漸增加服務業和新興製造業,可說到了光復前夕,本市已具備了現代化的各種機能。

  雖然日本積極建設宜蘭,不過,台灣人民難免受到日本人的歧視和不公平待遇。因而宜蘭籍的蔣渭水,創立台灣人的第一個政黨──台灣民眾黨,極力爭取公民在政治上的平等,於是爭取人權的運動,蓬勃的展開。值得一提的是,蔣渭水先生亦是本校在宜蘭公學校時期的卒業生。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民權運動被禁止,取而代之的是「皇民化運動」。一切以軍事為最優先,並實行糧食及日常必需品的配給制度,男的被征調去當兵或軍伕,又受到美軍的空襲轟炸,市民不得不疏開到鄉下避難,使得本市幾乎成了空城,於是人民的生活,陷入極端的困擾之中,民不聊生,教育也為之停擺。

        自從政府實施耕者有其田的政策之後,雖然對於長年辛苦而窮困的佃農而言,是一大福音,不過,本市有不少地主階級的市民,反而所受到的衝擊不小,因而家道中落的人為數不少。在明治二十九年,總督府發布宜蘭設立傳習所時,負責招生的教諭除了吸收原有的明治語學校及宜蘭國語會的學生之外,又招收宜蘭社會中上家庭的子弟為新生,特別是甲科生(即國語傳習所的本科生),當初只計劃招收有清代秀才資格者。故耕者有其田政策之下,所形成的社會階層流動之情況,亦間接影響了本校招收新生之家庭背景來源的多元化,對於未來結業生在各行業的發展而形成之社區結構的改變,亦可謂是影響深遠。

        綜觀日據時代日人領台之後的教育政策,是以懂日文的本島人之訓練為前題,以培養政令傳達之人力;其次才是「以台治台」的教化工作。所以,嚴格說起來,本校的前身國語傳習所是以綜合小學的形式來成立;甲科的學習科目主要在使其能具備擔任吏員或書房教師之資格,乙科的學習則著重於習字、算術方面。一直到傳習所改編為宜蘭公學校之後,成為宜蘭地區臺灣子弟主要的受教育之場所。目前,本校更負責提供早年失學者或是受日本教育的市民,一個重新拾起書本,認識國字、習寫簡易算術的補習教育機會。

                      光復後的宜蘭教育

  民國三十四年,日本無條件投降,於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台灣終於光復。宜蘭地區隸屬台北縣。由於地理形勢和民情所趨,經過地方人士的奔走呼籲,終於在民國三十九年十月十日正式設縣,宜蘭市則屬於宜蘭縣的縣轄市,也是縣治所在。

  民國三十九年,政府開始在台實施地方自治,定期辦理村里長、縣市長、鄉鎮長、各級民意代表的選舉。宜蘭市於民國四十年十二月間,舉辦首任民選市長,由黃樹雲當選。另第十二屆市長是林建榮,不過,他在任期中當選立委而辭職,四月二十一日第十二屆市長補選,由郭時南先生當選,於同年五月一日就職。

  本市自實施地方自治至今,已經經過五十多年,從百事待舉的草創時期,歷經艱辛奮鬥的過程,而有今日的宜蘭市建設,誠實難能可貴,而歷任市長功不可沒。現在,已經進行外環道路和一號道路兩大工程,也於八十六年完工,對於本市的交通有很大的貢獻。

  本市的人口,從光復當初的三萬五千零二十五人,逐漸增多,到了民國八十三年底,已有九萬一千一百三十三人,戶數是二萬三千七百五十四名,尚能維持穩定的成長。本市自古文風鼎盛,可惜到目前還沒有兼容各種學院的綜合性大學,目前的最高學府為宜蘭技術學院。

[首頁][學校歷史][學校特色][校園景觀][重要人物][製作團隊][指導老師]

中山出品必屬佳作。

http://www.jses.ilc.edu.tw/index1.htm